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8日讯(记者朱国旺)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1280多家特药药房,较好地满足了患者购买和使用新特药的需求,然而行业内缺乏统一的经营与服务标准,制约了它的规范发展。4月16日,记者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在京举办的“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服务规范”贯标新闻发布会获悉,这一空白有望得到填补。
特药药房(DTP药房)是经营特殊疾病药品零售药店的简称。它是一种药店经营方式,即药店获得制药企业产品经销权,患者在医院获得处方后,从药店直接购买药品并获得专业服务与指导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医院药品处方外流预测将流向以零售专业药房及医院周边药店为主。在各有关生产企业支持下,国内药品零售龙头企业纷纷建立起专业的零售药房,也就是特药药房,满足特殊疾病患者的购药及相关药事服务需求。
特药药房与通常经营非处方药(OTC)、普通处方药为主的传统药店不同。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真介绍,特药药房经营药品主要是以抗肿瘤药、罕见病用药、自身免疫系统用药方面的新特药。特药药房是连接药企、医院和患者的平台,它还结合药品配送的物流职能,是医药零售新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据介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就有经营心脑血管疾病的特药药房雏形,但没有发展起来,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特药药房才走上发展正规,到2015年,随着医改深入,特药药房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1280余家特药药房,2018年销售额约为110亿元。叶真认为,特药药房在政策、各需求方、药店内生动力等方面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专业数据公司推算,到2020年,我国特药药房所面临的市场空间约为6100亿元,十分巨大。
目前我国特药药房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药房间的管理和区域间的药房管理,服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有很大的差距。叶真说,我国特药药房行业还处于无标准统一阶段,与业务和服务需求极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起相关完善的规范体系,使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可以在共同的环境下衡量。
2018年初,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在商务部指导下,组织行业专家、制药企业及药品零售龙头企业共同完成《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从2018年11月起,中国医药商业协会陆续启动试点企业的贯标评估工作,截至2019年4月中旬,已完成36家专业零售药房的现场达标试评工作。从试点评估验证结果来看,该规范内容贴近专业零售药房服务患者的实际情况,具备了落地可执行性,为药品流通主管部门正式发布该项行业标准奠定了实践基础。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表示,中国零售药店还没有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实现分级分类管理,美国、日本、欧洲的特药药房(专业药房)都有上百年的历史,《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服务规范》是行业的转型创新结果,也为下一步法律法规的制定做好准备。该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专业零售药房的经营服务行为,提升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有利于提升药品零售行业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同时对加强药学技术专业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一是可便于监管部门对专业零售药房实行标准监管,较好地形成市场风险发现和管理机制;二是可便于生产企业选择符合要求的专业零售药房进行合作,实现个性化的营销推广,降低营销成本。在医改进程中,此标准的实施对于由零售药房承接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能够奠定较好的管理工作和操作规程基础,利于医药分开工作的推进。